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10 点击次数:164
在抗日战争全面拉开帷幕之际,国共两党携手开启了合作抗日之路。彼时,位于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人数多达七万有余。延安方面曾提议,将这七万多人整编成四个军,然而,此提议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断然拒绝。蒋介石仅仅同意把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两个乙种师。面对此种情形,为了能够尽快奔赴抗日前线,投身到抵御外敌的战斗中去,毛主席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大局观,作出了极大的让步。最终,陕北红军主力得以改编成三个师,且每个师的定员确定为一万五千人。如此,这支英勇的队伍在经过改编后,以全新的姿态踏上了抗日征程。
近三万余名剩余的红军将士,其去向各有不同,一部分选择复员,一部分投身到地方工作当中,还有一些则来到了萧劲光所负责的留守兵团。彼时,因蒋介石仅仅给予了三个师的番号,这便导致诸多干部只能接受降级任用的安排,就拿陈赓来说,他原本为师级将领,此次也被降为129师386旅的旅长。要知道,陈赓乃是出自红一方面军的将领。在那次改编过程中,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被改编成了八路军115师。
通常情况下,陈赓理应回到他的老部队115师出任旅长一职,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他最终却前往由四方面军主力改编而成的129师担任旅长,这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?或许有些朋友会提出疑问,刘伯承不也是出身于中央红军吗,可他不也照样担任了129师的师长呀。实际上,刘伯承之所以能够出任129师的师长,是因为在此次部队改编之前,他就已然是援西军的司令了,而援西军恰恰是由未参与过河作战的四方面军剩余部队所组成的。
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际,援西军的主力部分与一些陕北红军共同被编为了129师。如此一来,刘伯承便理所当然地出任了129师的师长之职。然而,陈赓却并不具备类似的任职条件。那么,他为何没选择前往老部队115师担任旅长呢?究其缘由,乃是因为115师的两位旅长,他都无法取而代之。首先来看343旅旅长陈光,自其投身革命之后,便始终追随着中央红军四处征战。到了1931年底,陈光已然升任师长一职。彼时,陈赓正在红四方面军任职,同样也是师长的身份。
彼时,陈赓与陈光二人的职务处于平级状态。一年时光流转,陈赓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,奔赴上海进行养伤事宜。然而未过多久,因叛徒的出卖行径,陈赓不幸被捕入狱。好在经由宋庆龄全力营救,他方才得以从南京成功脱身,辗转来到中央苏区。初至苏区,陈赓担任彭杨步兵学校的校长一职,待长征拉开序幕,他又肩负起干部团团长的重任,待抵达陕北之后,出任了红一师师长之位。而同一时期,陈光已然成为红一军团的代理军团长。就职务级别层面而言,陈光相较陈赓是更胜一筹的。
在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这一重大变革之后,红一军团的主力部分被编为了343旅。彼时,身为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的陈光,顺理成章地出任了343旅的旅长一职。陈赓同样是来自中央红军的将领,然而就当时而言,其职务级别相较于陈光还是略低一些,所以并不具备出任343旅旅长的条件。那要是考虑去344旅担任旅长呢?实际上这更是难以实现的。
徐海东担任当时344旅旅长一职,其资历颇为深厚。回溯往昔,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之际,徐海东毅然率领红25军留驻大别山,直面数倍于己方兵力的敌人的猛烈进攻,顽强抵御。而当长征拉开帷幕后,他又引领着红25军辗转征战,一路前行。待抵达陕北之时,令人惊叹的是,这支部队非但没有出现人员减少的情况,反倒增加了800多人,此情形在参与长征的诸多部队当中,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特例。
当红25军成功抵达陕北之后,便与刘志丹所率领的陕北红军进行了合编,由此组建起了红15军团,而徐海东获任该军团的军团长一职。就职务层面而言,到了这个时候,他已然和林彪、彭德怀处于相同的级别了。待红军改编成为八路军之际,红15军团的主力部分被改编成了344旅。在这样的情形之下,恐怕再难找出比徐海东更为契合担任344旅旅长这一职务的人选了。也正因如此,在115师的两位旅长之中,任谁都不是陈赓能够取而代之的呀。
鉴于他曾于红四方面军出任师长一职,彼时许世友还只是其麾下的团长,基于这样的经历,上级最终做出安排,让陈赓前往129师走马上任,担任386旅的旅长之职。他的两位副手乃是陈再道与许世友,二人皆是出身于红四方面军的勇猛战将。在当时八路军的三个师里面,129师的装备状况是最为逊色的。陈赓在担当386旅旅长之后,凭借着一次次精心策划的伏击作战,不断从日本鬼子那里缴获各类装备,由此循序渐进地改变了部队枪支弹药匮乏的不利局面,使得部队装备情况逐步得到了改善。
陈赓在长期的战斗实践中,于伏击战方面可谓颇有心得,将这一战术运用得极为娴熟,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那些小鬼子在遭受伏击吃了亏后,往往急于展开报复行动,可每次都再度落入陈赓精心布置的伏击圈。被屡屡挫败的日寇恼羞成怒,甚至专门打出了“专打386旅”这样的旗号,足见其对陈赓所率部队的忌惮与愤恨。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场上,陈赓率领部队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,多次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扭转战局,取得胜利,由此立下了赫赫战功。而当抗战胜利的曙光洒遍大地之后,陈赓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。在此期间,他先后担任中野4纵司令、陈谢兵团司令以及二野第4兵团司令兼政委等重要职务,继续在解放全中国的征程上发光发热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,陈赓的表现堪称卓越非凡,其战绩夺目耀眼不说,所运用的诸多战术亦是别出心裁,令人眼前一亮。回溯到1947年8月,陈毅在呈递给中央的一封电报里,特地把陈赓同彭德怀、刘伯承、林彪以及粟裕相提并论,将其赞誉为杰出的军事家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陈赓旋即动身赶赴越南,投身到帮助越军开展抗法斗争的事业之中。
在那个时期,越军面临着诸多困境,其装备状况欠佳不说,技战术水平亦是处于相当低的程度。而正是陈赓,将游击战与运动战的打法悉心传授给了越军。随后,陈赓更是亲自指挥越军展开边界战役,此役战果辉煌,一举歼灭法军多达8000余人,这般巨大的胜利成果,就连胡志明都未曾预料到,由此对陈赓钦佩有加。陈赓从越南归来之后,旋即投身到抗美援朝战争之中。在彭德怀因回国治病而暂离前线期间,陈赓肩负起代理志愿军司令员的重任。彼时,他提出了通过挖掘坑道来抵御敌人炮火轰炸的构想,并且积极推动这一设想落地实施,此举成效显著,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我军在阵地防御战过程中的伤亡情况。1955年,陈赓凭借卓越功绩被授予大将军衔。然而令人惋惜的是,仅仅过了6年,陈赓便不幸因病离世,年仅58岁,他的离去无疑是我军的一大损失。